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新闻动态

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②|红旗渠旁寻初心,感悟历史担使命

  • 来源:民商法学院
  • 发布者:民商法学院01
  • 浏览量: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为了更好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前行力量,“西北政法大学赴河南红旗渠暑假实践团”于7月16日到达河南省安阳林州市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项目名称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追寻红色足迹延续红旗渠精神

团队领队巩君直

团队成员刘亚伟白书源潘珍珍卢雅茹吕鹏余杰万曈霖姜畅畅

指导老师民商法学院 杨亚男

调研时间2023716-2023731

调研地点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7月17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赴河南红旗渠暑期实践团”的成员们走进红旗渠景区,在安阳干部学院杨东方老师和红旗渠景区导游老师的带领下寻访红色踪迹,传承红色精神。

精神引领:树立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受气候、地理、地形和地质条件影响,林州素有“十年九旱”之称。从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间,曾发生旱灾100多年次,绝收30年次,人相食5年次。1960年,为了改变千百年来缺水的天然困境,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在环境极其恶劣、条件十分欠缺的情况下,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在沟壑纵横、绝壁叠生的太行山上修成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更是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导游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重温了红旗渠精神,切实感受到了林州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和“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情壮志,这份用血泪、生命、智慧凝聚成的精神意志,为团队成员们所动容。


铁血坚守:领悟奋发进取的责任担当

红旗渠是一个奇迹,一座丰碑在红旗渠纪念碑前,导游老师向团队成员们详细介绍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红旗渠修建的艰辛历程,在10年修渠过程中,30000多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年民兵冲锋陷阵,30多万林县人民前赴后继,他们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挖砌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历史伟业。

沿渠边栈道前行,悬崖上“虎口崖”3个大字分外亮眼。导游老师向团队成员们介绍道,修渠时,山崖上时有松动石头掉下来砸人,除险队长任羊成带着他的队员,像雄鹰展翅,在空中荡秋千,飞荡数次,才能荡进虎口,除掉险石,人们称此为虎口拔牙,于是,此山崖被称为“虎口崖”。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团队成员们在此刻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红旗渠是一条流淌着共产党初心的精神长河,它时时刻刻告诉着我们,只要我们精神不倒,意志不屈,就没有翻不过的高山,闯不过的难关。

丰碑永存:传承攻坚克难的精神作风

(杨贵-赠言十水)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杨贵从26岁到林县工作开始,他的一生便与林县这片土地紧紧相连。红旗渠的建设,从计划的提出到勘察、设计、施工,时任县委书记杨贵是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建设红旗渠的“旗手”。毛主席曾经称赞他“治水很有一套”。当地群众说:“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这充分说明了杨贵在红旗渠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红旗渠青年洞附近的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镌刻着杨贵的《赠言十水》,在红旗渠夏季的一片葱茏中尤为显眼。这是杨贵1990年重返红旗渠时,应干部群众恳请为红旗渠通水25周年写下的: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红旗渠引来漳河水,水库蓄住了山谷水,红旗渠灌满库池水,浇地渠库池齐放水,一渠水可顶两渠水,平整土地合理浇水,大家都来节约用水,关键保好渠管好水,林县就不再愁缺水。

团队成员在导游老师的讲解和方言朗诵中,再次体会到了杨贵同志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建渠的魄力和决心,面对眼前有渠清如许,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与豪情。

渠水长流:汇聚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

登太行赏天河风光,感受红旗渠精神永在。在太行山的春光中,一道雄渠奇崛兀立,自天而来,陡然撞入眼前。林县人们战天斗地,靠着肩挑斧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条天渠终系太行。这是人工天渠,更是太行天河;这是人定胜天的精神谱写,更是凿水人民的精神丰碑。

团队成员们沿渠而行,切身感受人工天河修建的不易,重温那段光辉难忘的历史,奔流不息的渠水见证着林县儿女在绝境面前的铮铮傲骨,更是在新时代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红色血脉:赓续改天换地的青春志气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当年,它曾是红旗渠施工建设难度最大的地段,300多名青年组成凿洞突击队,经过17个月的英勇奋战,才征服了这一天险。因凿洞民工由优秀青年群体组成,故取名为“青年洞”。它的开凿是青年建设者青春奋斗的见证,体现了在困难历史条件下青年英雄不惧艰险、勇挑重担的奉献担当精神

乘船进入青年洞,看着两侧的岩壁向后倒退,团队成员惊叹于青年洞竟如此之长,更震惊于当年的前辈竟在如此陡峭的崖壁上开凿了如斯壮观的青年洞。“重新安排林县河山”,这绝不仅是一句口号,它是林县前辈与天斗争的支撑,亦是现时代的我们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历史载体。

当时的青年堪为时代榜样,团队成员站立于他们亲手凿开的洞穴外,进入雄伟幽深的青年洞内,内心的震撼无法言表,只觉身心都受到了一种精神的洗礼。这种精神是青年的坚韧与拼搏,是前辈对晚辈的指引与勉励。团队成员相视无言,唯余感动和震撼,在这一刻,一颗名为传承的种子已然种下。

结语

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炎黄子孙开天辟地、战天斗地的豪迈壮志,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创造力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高尚品质,又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重走红旗渠之路,让实践队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从中汲取了强大精神动力,更加认识到了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

 

 

撰稿:卢雅茹  潘珍珍

审核:姜畅畅  刘亚伟

图片:杨东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