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民商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代表队开展了此次“品长安文化,赴春日之约”学习探访活动。
此次代表队由民商法学院2023级2班刘彭贺、王馨蕊、张诗雅、苏倩倩以及8班高冉、张敏瑶六位同学组成。此次选择“丰庆公园→西虹天上市→大唐西市”这一路线,渴望深入品味长安文化,感受独属于长安古城的历史记忆,奔赴这场春日之约!
一、丰庆公园:唐韵遗风的时空对话
它曾是唐代皇家的“西郊”猎场,金戈铁马、旌旗猎猎,尽显盛唐气象。如今,这里褪去威严庄重,化作市民休闲的乐园,但它见证了岁月变迁,也诉说着历史与现代的奇妙交融,让我们在享受当下闲适的同时,更能触摸到时光沉淀的厚重与温度。
二、西虹天上市:文明交汇处的当代叙事
步入西虹天上市,就像闯入文明万花筒,土耳其穹顶、威尼斯拱廊等多元建筑在此碰撞,构成后现代拼贴画。伊朗彩釉砖藏着唐代纹样,希腊柱式融合汉画像石技法,异国建筑在西安土地上展开文明对谈;俄罗斯城堡尖塔与埃及方尖碑的奇妙对位,让人不禁感叹人类文明的交融之美。我们团队穿梭其中,深深被这种打破地域与时间界限的文化创新震撼,也更加坚信,不同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能创造出超越想象的精彩。
三、大唐西市:千年商都的文明印记
踏入大唐西市,我们瞬间跌入盛唐永不落幕的繁华梦境。丝绸之路风情街上,仿唐建筑重现“长安大道连狭斜”的盛景,驼铃雕塑凝固着“无数铃声遥过碛”的商旅传奇,粟特银币见证跨国情谊。这里曾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枢纽,驼铃声声、胡商云集,宗教、艺术在此碰撞出绚烂火花。如今,历经沧桑的遗迹依然焕发永恒魅力,往昔故事鲜活重现。我们团队穿梭其间,深刻感受到大唐“天下大同”的开放气度,也被千年前那份包容与交流的智慧深深震撼,更意识到守护与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四、队员感想——领悟文化大同
高冉:晨光中踏入丰庆公园,一句带着儿化音的“咥了没”瞬间拉近我与三秦大地的距离。维吾尔族姑娘起舞,开元殿前触摸岁月纹路,湖心柳影摇曳,盛唐气息扑面而来。西虹天上市里,异域建筑与大唐风情交织,尽显文化包容。走进大唐西市商贸街,商贩吆喝声中,抚摸骆驼浮雕,仿若触摸丝绸之路的脉搏。从史书里的“万国衣冠”,到眼前的市井烟火,我们真切感悟到盛唐文明历久弥新的真谛——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探索与对差异的包容。这启示我们,传承中华文化,既要守护根脉,更要开放创新。
王馨蕊:踏入丰庆公园的那一刻,我感受到这里不仅仅是儿时嬉戏的乐园,更是一扇通往长安文化的窗。那时的我,只知道在亭台楼阁间追逐欢笑,如今以更成熟的视角重游,才发现每一处景观都藏着千年文脉的密码。春日的丰庆公园,樱花如云,玉兰似雪,与雕梁画栋的仿唐建筑相映成趣。漫步在蜿蜒的回廊,抚摸斑驳的朱漆栏杆,仿佛能听见盛唐的车马喧嚣。这场春日之约,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从未远离,它就藏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等待着人们用心感知。
刘彭贺:曾经,历史文化于我而言,宛如遥挂在天边的璀璨星辰,远得触不可及。在内蒙古长大的我,对于那些书本里记载的古老故事和遥远文明,我虽在课堂上学习过,却总觉得它们和我当下的生活隔着一层朦胧的纱幕,毫无真实的关联。然而,这次“春日之约”活动,彻底翻新了我对历史文化的认知。我仿佛能看到千年前的人们在这里忙碌的身影,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和讨价还价声,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种与历史的亲密接触,让我对那些曾经遥远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